广南县:让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新时代强音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广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鼓励民族文学艺术创作传播,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让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广南文旅”新时代强音。


一间不大的绣坊内,高永康一家围坐在一起,高永康正耐心地指导小外孙学习壮族刺绣。从小就热爱壮族刺绣的他,一直想把自己民族文化的瑰宝——壮族刺绣发扬光大,让这门传统技艺“活起来”,一代代传承下去。经过文旅局的帮助和支持,2019年,高永康被确定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成为非遗传承人后,不断得益于壮绣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高永康和壮族刺绣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前来找高永康学刺绣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高永康传承壮绣的信心更足了。


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不仅仅使壮族刺绣成为壮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还让其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时俱进“活”起来。近年来,文旅局挖掘非遗项目46个(国家级3个、省级12个、州级26个、县级5个),培养并成功申报国家和省州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4人(国家级1人、省级24人、州级25人、县级164人),设立非遗展示厅及传习所20余处。建成县非遗中心—乡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村小组干部和传承人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传承展示活动。


为全方位、多形式、多载体推动民族团结工作,除了在文化遗产上下功夫,文旅局还以“一城两园三镇百景”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为支撑,以民族文化为主旋律,以旅游节、嘉年华等活动为载体,“文化的盛会”和“民族的节日”相融合,民族的服饰、舞蹈、歌曲、技艺等等与旅游景区相结合,让各地游客参与进来,让各民族同胞融合进来。今年端午,一场别出心裁的十全十美“非”同凡响”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便在广南县古香古色的南街举行。




作为文艺队队员,王玉莲和王富祥大妈每每排练后总会约上几个“小姐妹”到广南县图书馆看书,对她们来说,广南图书馆就像是“充电站”,一本本跟少数民族舞蹈、音乐有关的书籍总能让让她们在编舞上迸发灵感。


长期以来,文旅局抓实“三馆一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构建了以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柯仲平纪念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为枢纽,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城乡一体的文化活动大舞台。此外,还坚持以民族文化为引领,结合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深入基层开展送文化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及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相对薄弱的乡镇,通过送演出、送培训、送图书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活动帮扶,不断引导群众、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接下来,文旅局将牢牢扣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更好地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作用,积极为广南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贡献力量。


(来源:广南县委统战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