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时讯>州委统战部
文山州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会——为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 阅读次数:2460

202106081211442564.png

为切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给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4月29日~30日,文山州在凤凰锦江酒店召开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会。

理论研讨会设“主旨报告”和“学术研讨两个环节。29日上午举行的主旨报告上,州民族宗教委主任马应聪介绍了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院长关凯作了主旨发言,他从不同角度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29日下午~30日,专家团成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作了学术研讨。

30日上午,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汪晖作了题为《跨体系社会及“中国化”问题——再思“文化与公共性”》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如何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国及其历史形成是当代中国历史研究和民族研究的重要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超越“汉化”与“少数民族化”的二元史观,对作为历史进程的“中国化”进行再阐释。他对“中国化”概念与西方语境中的“汉化”概念进行了区分,认为重新界定“中国化”概念,对理解作为跨体系社会的中国意义重大。汪晖教授的“跨体系社会”是在“多元一体”概念上对中国社会所进行的更进一层的描述。跨体系社会,指的是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不同区域通过交往、传播和并存而形成的相互融通的社会形态。这一概念强调的是“中国社会的交融混成和一体的内在多样,并不限于民族或族群范畴。”跨体系社会有助于我们超越以美国“新清史”为代表的史学研究中,对中国古代王朝的二元划分——“征服王朝”与“传统王朝模式”。正是得力于这一跨体系的结构,中国化作为一个文明进程,才能够将中国历代王朝统合于一个承认变化和多元性的“中国”概念之下。这种统合不是单一的融合过程,而是复杂的承认关系,是与各民族日常生活的交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明是一个将他者的痕迹内化为自身要素的同时又保持独特生机的生生不息的跨文明的文明。也因此,面向未来中国化可以成为一个将自身的主体性与互主体性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前提的进程。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作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西方建设民族国家的区别》的主旨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内外背景和工作重点:从国际背景来看,冷战结束后,各种政治势力将民族、宗教意识作为凝聚人心的手段,民族中心主义在全球泛滥,一些境外势力还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有组织的分裂活动;从国内来看,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狭隘的民族主义抬头,一些民族分裂势力有了活动空间,挑起了一系列破坏活动。当前我们面临着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是人民内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他指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工作中需要澄清一些基本认识,一是要正确评价新中国前30年的民族政策;二是要认清民族理论的不变,与民族政策的与时俱进。杨圣敏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和团队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指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是排斥关系,较强的民族意识更多地存在于精英阶层中,加强对精英层的教育应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工作重点。最后他比较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建设现代国家进程中,所选择的不同道路。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不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之路是建设多元一体的国家。

30日下午,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作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维度》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何而来,需要一种历史的纵深厚重视角进行阐释。他首先指出:对于中华民族的研究总是出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他从“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学界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论,以及2012年以来中国边境面临的冲突风险进行分析,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使命。围绕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自在”和“自觉”两个概念,他指出:中华民族发展存在着自在和自觉两个阶段性特征。“自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一种潜在的不外显,但是却真实的存在于中国的古代社会。“自觉”的中华民族是一种理性的状态,产生于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在的自我发现,外在的自我解放。王文光教授对“自在”与“自觉”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剖析,强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有历史和现实的基础的,正是有了这种历史维度,才使我们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具备了现实的合理性。王文光教授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我们辽阔的疆域是这个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革命中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革命中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为文山州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山故事提出了具体建议。

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王毅出席研讨会并致闭幕辞。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文山民族团结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中,继续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文山州将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文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下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为建设新时代、新文山凝聚更为磅礴的精神力量。

理论研讨会分别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院长关凯,文山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李金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李志农主持。今日民族杂志社领导,广西百色市、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西双版纳州(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委(局)的相关负责同志;文山州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8县(市)委统战部部长、常务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文山学院、文山州委党校相关理论研究人员;州委统战部、州委政研室、州政府研究室、州民族宗教委、州文联、州社科联部分领导干部;州级民族学会代表;国家、省和州级部分示范单位及教育基地相关负责同志;今日民族、民族时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会议。

(来源:文山州民族宗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