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时讯>县(市)统战部>广南县
文山广南:传承非遗文化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11-22     来源:广南县委统战部 阅读次数:1857

广南县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广南句町文化、稻作文化等绚烂的民族优秀文化,留下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侬氏土司衙署、黑支果牡宜句町王古汉墓群、广南一中老校区孔子文庙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以及壮族彝族铜鼓舞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壮族三月三花街节等鲜活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近年来,广南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将非遗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结合,以传承非遗文化之魂,夯实民族团结之,深入开展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承,有效推动非遗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团结融合良好氛围。

图片3.jpg

传播非遗文化,滋养文明新风

为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近年来,广南不断加强非遗文化的传播,结合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舞台,以壮族“三月三”花街节、彝族“火把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为载体,举办文艺汇演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吸引了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感受”非遗文化节”的无限魅力,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非遗文化更透彻地走进百姓生活、丰富滋养百姓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涵养乡风文明,进一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保护非遗文化,“呵护”团结之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营养剂,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2018年以来广南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新路径,共投入132万元,实施了那洒镇贵马壮族铜鼓手巾舞、者太乡壮族弄娅歪、八宝弄驴壮族歌书、底圩壮族沙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图片5.png

增进文化认同,凝结民族情感

为增加民族文化认同,凝结民族情感。广南县启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举办民族协会交流座谈会,实现各民族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搭建各类平台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组织团日活动、夏(冬)令营、游学、志愿服务等交流活动;打造广南“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品牌,建成“石榴红”主题街区,全面助推广南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坚持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大力推进“旅游+”,强化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联动互融。通过举办“句町文化旅游节”“花街节”“皇姑节”“火把节”“盘王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和广南县“石榴红杯”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等体育赛事,深度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搭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各民族文化认同,凝结民族情感。